字号

就业是一个既涉及高校人才培养,也涉及社会需求的问题。在高考志愿填报时,很多考生和家长特别关注高校的就业情况,这是很正常的。但存在一些简单认识误区,认为似乎今天就业好的,未来几年就业也好;别人找到好的工作,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专业也一定能找到这样如意的工作;某个专业出几个名人,似乎自己今后成名的希望就大,显然,这种联系过于简单。对不同考生,如何依就业选专业的答案是不同的。

对于做未来7年或10年学业规划,也就是想继读深造,读硕士,甚至博士的考生来讲,不用特别针对就业来选择专业。理由有四点。

第一,我们很难预料未来7年或10年后社会上什么专业供不应求。个人认为,以中国高校现有的规模,每年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就达600多万,哪里还会存在供不应求的专业。

第二,在任何社会和年代,单位招人一定遵循差异法则,择优录用。能否有好的就业岗位,比拼的是学生的实力。学得好,永远有机会。再有,长久存在的专业,说明社会需要。虽然有些专业被一些媒体评为就业红牌或黄牌专业,那只能说明其毕业生多,而不是社会不需要了,这些专业恰恰特别需要高素质人才,法学专业就是一个例子。同时,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,有助于对低层次、低水平学校的不合格专业进行洗牌淘汰。

第三,考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做学术或职业选择。进入大学后,学生可在兴趣爱好更明确后再做专业选择,这样会更适合。为此,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最好是基础性的,面不要太窄,为以后再选择打下基础。

第四,现实中,很多人就业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,国内如此,国外也如此。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更迅猛,知识的更新更加频繁,在大众化教育阶段,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,以及通用能力,如学习的能力、探究的能力等,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性。学生进入社会后,需要根据岗位的需求,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能力,来适应社会要求。对于打算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考生而言,需要结合就业选择专业。考生不仅要了解该专业是否好就业,还要了解就业的待遇,比如薪金、工作条件等是否与自己的要求相契合。了解时不要只关注个案,还要了解毕业生的整体情况。

来源:虞立红 编著《认知高考18步:志愿填报不求人》

(责编:殷荫(实习生)、熊旭)

相关专题


查看全部留言

>

中小学作文园地专栏征文
中小学作文园地专栏征文

全国高校最美校花盘点
全国高校最美校花盘点

新闻热搜词来源:百度新闻

海南被带开房幼女刘铁男 情妇安吉丽娜朱莉 切乳马英九制裁菲律宾英国马拉松跑错路深航 威胁信息小龙虾 日军引进奥美24岁员工猝死玛莎拉蒂车主砸车广东洋垃圾服装王老吉红罐 开庭日本 慰安妇言论小学生写情书5元一封简政放权北极理事会观察员

精彩热图|人民电视

精彩新闻|精彩博客

“告白”毕业照 “告白”毕业照 大学生躺在窗口晒太阳 大学生躺在窗口晒太阳

热播视频|图说中国

记录四川人的震后余生记录四川人的震后余生 小夫妻辞职携手走天涯小夫妻辞职携手走天涯

24小时排行 | 新闻频道留言热帖

论坛|访谈辩论微博SNS